您所在的位置:
 首页 > 出行导游频道 > 出行导游 > 寻找那片“长生不老”的土地(组图)

寻找那片“长生不老”的土地(组图)

2010-10-28 1:20:54   网友评论来源:国际在线   
   复制链接 |   

  巴基斯坦罕萨:六七十岁不算老

  1933年,英国作家詹姆斯·希尔顿来到巴基斯坦的罕萨山谷,在领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后,他写出了闻名世界的《失落的地平线》。在书里,他把罕萨称为“香格里拉”。

  罕萨山谷距离我国的新疆仅30多公里,4。5万罕萨人世代过着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的农耕生活。在罕萨,当地人几乎从不患病,六七十岁根本不叫老人,八九十岁仍可在地里劳作,健康地活过一百岁在这里并不算什么稀罕事。

  为了解开罕萨人的长寿之谜,英国医生罗伯特·麦卡森进行了实地考查,发现了罕萨人长寿的秘诀。一是饮食:罕萨人喜欢吃粗制面粉、奶制品、水果、青菜、薯类、芝麻等。他们还喜欢适量饮用一种由葡萄、桑葚和杏制成的烈酒“罕萨之水”。二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:罕萨山谷附近有许多冰川、河流,这些水体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,常年饮用有利于人体健康。罕萨人在种庄稼时也用这种水进行灌溉,从来不施农药,种出来的瓜果蔬菜特别有营养。三是生活习惯:罕萨人多以务农为生,古朴的生活习惯使他们远离了现代社会的恶性竞争,又为自己的长寿增加了一块砝码。

  在喀喇昆仑公路开通前,这里是罕萨王统治的独立王国,只有绝壁上的数条小道连接着外面的世界。当第一批游客看见背衬乌尔塔雪峰(ULTA,7388 米)的巴尔提特古堡(BALTITFORT)时,已经是1986年的事了。当年的罕萨王国只有两万多人,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、服饰和习俗,人类学家至今没有搞清楚罕萨人的祖先究竟来自何方?只有偶然出现的沙色头发和蓝色眼睛,暗示着古老的传说:罕萨人源自亚力山大大帝的士兵。

  罕萨 (Hunza)是一处被喜马拉雅山包围的地方,位于海拔2438米的山区,包容在崇山峻岭之中,长161公里,宽5公里,有居民4。5万人。这里风景如画,恬静如诗,人人过着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的农耕生活,自给自足,与世无争,鸡犬之声相闻而各家各户长相往来。当地人几乎从不患病,六七十岁根本不叫老人,八九十岁仍在地里劳作,健康地活过一百岁在这里并不算什么稀罕事。

  “世外桃源”,这是我国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理想和追求,鉴于此,这位大诗人妙笔生花,为我们描绘了“桃花源”迷人的景色。千百年来,这一“世外桃源”打动了多少人的心,又为多少人所梦想、所追求。然而,在距离我国新疆仅30余公里的罕萨,就宛如童话世界中的“世外桃源”。

  罕萨是一处被喜马拉雅山包围的地方,长161公里,宽5公里,有居民4。5万人。这里风景如画,恬静如诗,人人过着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的农耕生活,自给自足,与世无争,鸡犬之声相闻而各家各户长相往来。

  罕萨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,尤其是冬天,那种细雪落地有声的宁静、那种山山尽白的洁净、那种天与地失去边界而视野可以伸展至无穷无尽的开阔壮丽、那种人迹灭绝而近乎弹境的超凡绝俗,都使这儿的冬天充满了无可抵挡的魅力。在罕萨,根本不必刻意安排什么旅游节日,只要准备一份悠闲的心情,在山路上随意溜达,便能被那好似陈年醇酒一般的美景醉得脚步踉跄。兴致起时,可雇辆吉普车,去看冰川、冰河,结果呢,还没抵达,便被沿途一个个出其不意地撞进眼眸和心坎的美景弄得心猿意马,魂飞魄散,正是“千山高复低,好峰随处放”!

  由于土壤肥沃、雨水纯净,不论什么水果,都长得很好,罕萨成了名副其实的“水果天堂”,许多旅社都以水果命名,比如:樱桃旅馆、桑葚旅店等等。

  在诸种水果中,杏子是罕萨人的最爱。他们以慧心巧思,充分地利用杏子制造成多样化的食品,包括:杏子果酱、杏子果脯、杏子饼、杏子汁、杏子干等等。更绝的是,罕萨人还将果核内的果仁磨成杏子油,用以烹饪。在罕萨的餐馆里,还有“杏子汤”这道菜,新鲜的杏子和撕成碎块的巴基斯坦面包在咸咸的汤水里载浮载沉,味道十分怪异。比杏子汤更难吃的,是杏子干,又硬又干。当然,这种杏子干不能直接用嘴咬,而要在嘴里含着。含在嘴里,用唾液来软化它,它一旦软化,则香味四溢,满口生津。

  Tips:

  要先到巴基斯坦驻北京大使馆办签证,不需邀请信,从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城有国际班车到巴基斯坦边境小镇苏斯特(过红旗拉甫后84公里),再转车往罕萨(卡里玛巴德镇)住,如果想徒步冰川可先到帕苏住。中巴公路只5月---11月底通车,秋季十月黄金周属最佳季节。

   [编辑:孙哲]
查看更多评论>>我来说两句(已有0条评论)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(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忘记密码? 注册 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匿名评论
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风景网 [ http://www.fengjing.com ]
本文链接:
本文关键字长寿